視覺、Big Data與實相

暨Networked Life後,終於也聽完了Visual Perception and the Brain…雖然還有期末作業不知道該怎麼寫>_< 若說Networked Life是讓我懷舊的一堂課,Visual Perception and the Brain就是讓我思考 “這世界是虛幻"這件事的課。

當初上這堂課是看到課程簡介中提到很多視覺錯亂的例子,例如平行的直線加了很多斜斜的小直線以後看起來不再是平行,或明明是同樣顏色的區塊,在深色或淺色的背景下看起來顏色竟然不同。平常我就很喜歡這些讓人眼花撩亂的小遊戲,試圖超越我腦袋的詮釋而看到實像,樂此不彼。

shadeblock angles_lres
Craik-O’Brien-Cornsweet Effect
Perception of oriented lines
img1 byb-optical-illusions-circles-clip_image001
Muller-Lyer Illusion
Comparison of Two Circles

這堂課講的不是外在世界怎麼在視網膜成像,而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世界會是這個樣子,因此上面講的例子就非常適合用來研究我們的視覺到底是怎麼解讀這個世界的?

第一堂課老師就開宗明義地說我們看到的影像是壓縮後的資訊,完全不可能分解還原成實體世界的實相 (The Inverse Problem),換句話說,我們雙眼看到的世界,從來就不是它真實的樣子…我們也永遠無法see it as it is,就像你沒辦法從一張JPEG圖還原成Raw Data檔一樣。

於是這產生了一個大問題…如果Inverse Problem是不可解的,如果我們看到的不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到底是怎麼依靠視覺在這個世界中生存的呢?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繞過Inverse Problem,讓我們依然可以成功地與這個世界互動呢?

接下來的幾周課程,老師花了很長時間從視覺可以感知到的各種特質來談討這個問題,包含亮度Lightness與明度Brightness、色彩Color、幾何Geometry (大小Size & 角度Angle)、距離Distance與深度Depth、運動Motion(速度Speed & 方向Direction),而每個主題最終都導向同一個結論 – 經驗法則

世界在我們眼中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因為it works,我們無從得知世界的實相是如何 (Inverse Problem),但在人類演化的長期trial & error中,我們終於知道 “怎麼看世界" 才能讓我們 “成功"與這世界打交道;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在收集了Big Data後建立了一個有效的model告訴我們的雙眼該怎麼看世界。

所以說,那些我們常稱為視覺幻象或是大腦欺騙人的有趣例子,其實並不是 “illusion",而是大腦對照過去的成功經驗所做的詮釋…或許可以稱之為矯枉過正吧!!

舉例來說,在下圖中,觀賞者可能會覺得右邊的圓圈比左邊的還要亮,但實際上兩者的顏色是一模一樣的(不相信的話可以把圖複製到電腦上自己把背景抹掉看看),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種錯覺呢?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因為背景不同就對同樣的色塊有不同的詮釋呢?

color_standard_lres

實際上,我們所有的視覺判斷都是根據我們的經驗而來,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哪些情況比較容易/頻繁被我們感知到,我們就越容易將眼前的景象詮釋成那樣。於是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取樣,看看在左邊那種彩度/亮度的背景中,中間區塊的亮度多半是什麼,而右邊那種彩度/亮度的背景中,中間區塊的亮度又多半是什麼,於是從經驗法則得知,右邊的背景中,中間區塊的亮度多半較高,而左邊的則較低…因此當我們的大腦在詮釋接收到的影像時,強化了這種經驗,而將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色塊做了不同的感知結果。

再次強調,這些並不是illusion,因為這個字暗示我們平常看到的是正確的,但有時看到的是錯的或不存在的,然而這只不過是我們看世界的方式,無關對錯;更何況僅從視覺我們也無從判斷之於真實世界是對還是錯,挺多能說成功或失敗(以 “與這個世界的互動"觀點來看)。

這邊我就不解釋太多學理上的知識,而是分享了解這些後我的體悟 (是的…又是有關靈性的體悟)。

從多年前接觸身心靈領域開始,就不斷被洗腦說 “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這個世界只是幻相",但周圍的人事物就那麼清晰地呈現在你眼前,實在很難相信這一切不是真的。尤其我是個很理性的人,雖然接觸靈性那麼久,對於某些概念還是直覺想尋求科學證據,才能完全信服。

就跟當初上Social Psychology & Learning How To Learn時,看到一些靈性概念從心理學或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也說得通,因此覺得任督二脈被打通一樣,這堂用認知神經科學描述視覺感知的課,也幫助我接受 “我們看到的世界並非實相"這個概念…因為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啊!

我們常常過於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然而,我們看到的從來就不是 “如是",又何來 “眼見為憑"?何以把世間一切視的如此真實?

既然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是根據經驗法則而來,那麼 “心念創造個人實相"是必然的;我講的並非形而上的概念,而是我們對色彩、大小、距離的感知確實與我們過去的經驗有關,因此,大腦累積的資料庫會影響我們看到的世界,進而影響我們的判斷,就如同下面這個例子…看得出左圖深藍色的區塊其實跟右圖橘黃色的區塊其實是一模一樣的顏色 – 灰色嗎?

cube_contrast_lres

這不是錯覺…只是經驗告訴我們,在當前景與背景顏色明顯不同時,前景多半是背景的對比色,於是這中立的灰色就被感知成不同色彩了。

同樣的概念延伸到我們如何用我們的 “心眼"看世界,當你過往的經驗都是負面的,很容易就會將中立的事件也都解釋為負面的,反之亦然;然而,我們 “看"到的從來就不是實相,而是個人根據過去經驗所做的詮釋,而那些經驗又是多次元的事件壓縮至三次元的結果,如同眼中的成像是3D世界壓縮成2D影響的結果,我們可以如實闡述所感知的,卻無法由我們感知的反推回原本的實相(Inverse Problem)。

我們會如此詮釋這個世界是因為 “行得通",但行得通不代表就是正確的或最佳解法。

舉例來說,古代的人對顏色敏感度並不高,常常藍綠不分,這是因為他們腦中累積的資料量還不夠多,無法建立有效的model;但時至今日,藍色和綠色之間可以叫出來的中間色就不下十幾種,可以看得出我們的視覺精確度不斷在進步中,那麼自然我們 “心眼"所看到的世界也會因我們經驗的深廣度而有所改變…若因過去有著強烈經驗而死守著某些信念不放 (“這就是我的經驗,這是我的實相"),未免有些畫地自限了。

上完兩個月的課,老師對於實際上我們為什麼會如此看世界還是無法提出一個嚴謹的科學解釋,現在科學界所知的一切都還只是觀察、推測、大數法則,老實說我有點shock,不是因為我們目前對視覺知道的如此之少,而是身邊常有許多人批評身心靈的理論沒有科學根據,但實際上科學對於許多現象的解釋也一樣只是推測阿!憑什麼科學家講的 “I think"就比靈性工作者講的 “I feel"更可信呢?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視覺利用經驗法則而找出成功運作模式的概念不就正好跟很夯的Big Data analysis不謀而合嗎? Big Data利用收集大量的歷史資料,而找出變量與結果間的相關性,也許它無法解釋為什麼這些變量會影響結果,但總之是影響了,就像我們的視覺成像也與無法反推回原本的實相,但總之我們知道有哪些屬性的影像代表什麼意義就是了。

再往外推一層,我們並無法從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件推敲出宇宙真正的意圖,但我們卻可以從trial & error中,了解到做哪些事情時我們是快樂滿足的、走那些道路時我們是順遂的、做那些決定時我們是平靜踏實的,藉由收集這些Big Data,找出屬於自己的 “成功方程式",就算我們不清楚在更高的層次我們的靈魂藍圖如何被設定,也能夠安然地走在符合自己內在意圖的道路上。

ㄝ…我不是在講視覺與認知神經科學嗎??怎麼突然跳成靈學了??還是先就此打住吧….免得我把所有的科學都靈性化了XD

本篇發表於 Coursera, 身心靈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1 Responses to 視覺、Big Data與實相

  1. 引用通告: 返台周年紀念 | Lillian's Wonderland

發表留言